文殊院
簡介
文殊院(2張)文殊院,位于成都市市中心,一環(huán)以內(nèi),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。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,宋時改稱“信相寺”,后毀于兵焚。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(xiàn),官府派人探視,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,便于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集資重建廟宇,改稱文殊院?滴醯塾P“空林”二字,欽賜“敕賜空林”御印一方。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(nèi)。文殊坊
特色
文殊院坐北朝南,建筑面積11600平方米。天王殿、
活動圖片(12張)三大士殿、大雄寶殿、說法堂、藏經(jīng)樓莊嚴肅穆,古樸寬敞,為典型的清代建筑。兩旁配以禪、觀、客、齋、戒和念佛堂、職事房,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。兩相對峙的三檐式鐘鼓樓,鐘樓里懸有4500多公斤的銅鑄大鐘一口。觀音大士像為青銅鑄造,可稱雕塑精品。護法神韋馱像,為清道光九年(1829年)第七代方丈本圓用青銅翻砂鑄成,工藝精細,童顏神態(tài),體現(xiàn)了“童子相貌,將軍威儀”。還有一尊列為“空林八觀之一”的緬甸玉佛,是院僧性鱗和尚于民國11年(1922年)歷盡艱辛,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。另外,院內(nèi)還有大小300余尊佛像,無論是石刻、銅鐵鑄造,還是木雕泥塑,均具有文化藝術(shù)價值。 文殊院
文殊院還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上萬冊佛經(jīng)、文獻,如院僧先宗等3人刺舌取血書寫的“舌血經(jīng)書”;明神宗的田妃刺繡的千佛袈裟;清楊遇春長女以自己頭發(fā)繡制的水月觀音。院內(nèi)所藏唐僧玄奘頂骨尤為珍貴;1942年在南京發(fā)現(xiàn)3塊唐僧頂骨,現(xiàn)在一塊留存南京,一塊送往西安,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,一塊送給成都。 游人還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嘗四川特有的蓋碗茶,手捧茶船、茶碗、茶蓋,耳聽民間藝人的彈唱,可盡情領(lǐng)略川西風情。文殊院交通指南:文殊院位于文殊院大街,距騾馬市購物中心僅10分鐘路程,乃清代川西“四大叢林”之一,是全國漢族地區(qū)重點佛教寺廟。其前身是唐代“妙圓塔”,宋時名“信相寺”,明時毀于戰(zhàn)火。清康熙三十年(公元1691)重修之后改稱“文殊院”。文殊院現(xiàn)有鐵鑄、銅鑄、石刻、玉雕、脫紗、彩塑等工藝精湛的佛像200余尊。照壁上雕刻的“文殊院”三個金字系康熙年間該寺慈篤海月禪師書寫,院內(nèi)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之神,吸引著香客們前來燒香祈禱。
美食小吃
從文殊院出來,馬路對面就有好幾家小吃店。小小的地方卻有最地道的成都本地風味。推薦甜水面、黃涼粉、清湯抄手,還有地道的鹽煎肉、鴨子也是很過癮的!